paisible

爬坑广吃cp。

精神差异

人在精神上的不同,在空间上体现为性格、想法、心理反应、习惯上的不同,时间上体现为一个人的成熟、改变和心态进化上的过程。

性格源于经历和基因。经历是造就性格的最大因素,所谓“人,其实是记忆的载体”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。一个人的经历若是改变,性格和想法也就随之而变,自然是不能再称之为同一个体。在这里,我们可以将性格定量的设置为经历的三维函数【时间影响】,以社会普遍价值观的极致为因变量正无穷,反之则为负无穷。显然,在一定的经历定量条件之下,二者正相关,且时间越早,斜率越大。

教育所在的意义,就是为了在斜率大的时间段增大自变量变化量,以期达到接近社会普遍价值观中的“大值”。

本事性质(如斜率)自然与基因有关,而可知,教育可以扭转这类先天影响。

对于时间上纵向对比。(也就是微分,上面提到的斜率随时间变化)此处由于个体的价值观已初具雏形,可以决定自己的纵坐标(此时定义域缩小)。(可见,价值观不可比较好坏,不可定量定型,个体所在系统不同。)

成熟是个体差异性的。但也是有统一性的,比如大多数个体都期望成熟。

在笔者的系统中,成熟是思想上的成熟,即简单的conscious,不需要行动(practice),与大多理念“行胜于思”的理念相悖。

但举个现实生活的例子。

“安全感”是一个非常易懂的栗子。网络时代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导致青年人感觉自己的迷茫、庸碌、人际交流困难,从而产生一种缺少所谓的“安全感”的感觉。(私以为这是社会普遍轻微畸态)表现为:脆弱、玻璃心、尴尬癌、抑郁。

有人认为这是不成熟的表现,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完全的。
因为安全感缺乏(简称安缺)实际分两种:有意识和无意识的。

无意识的自然是一种不成熟。但有意识的,则是经历(此处包括社会环境影响)导致的性格。许多人意识到自己有这方面的问题,却无法改变。

无意识的在时间推移下,如果不及时引导,即有可能,成为有意识型,更难扭转。我们可以从是否难以改变来判断成熟或不成熟。

可见安缺就是一个“是否有意识决定是否成熟”的论据。

评论

热度(4)